政策解读
《关于本市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意见》政策解读
发布时间:2018-04-10    报送来源:中国上海 解放日报

    *本内容来源各媒体或网络,非官方解读,仅供参考。
    一、上海市制定《关于本市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意见》的背景是什么?前期做了哪些工作?
  经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审议决策,国务院2015年10月出台《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正式启动国家“双一流”建设准备工作。2017年7月,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大战略决策,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2017年9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确定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95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其中:上海4所高校入选一流大学建设范围、10所高校入选一流学科建设范围,“双一流”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为紧密对接国家“双一流”决策部署,加强顶层设计,指导本市高校全面推进“双一流”建设,市教委牵头制定了《关于本市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在编制《实施意见》过程中,市教委不断听取多方意见,与有关部门多次沟通研讨,就有关内容达成一致。经市政府专题会议、市教育综合改革领导小组专题会议、市委常委会等会议审议,修改完善形成《实施意见》,提请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
  二、上海市实施“双一流”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建设目标是什么?
  本市立足上海区位优势,服务国家战略,以坚持立德树人、优化分类布局、突出绩效导向、激发改革活力为基本原则,近期目标是到2020年,上海高校办学实力和学科水平进步明显,2所左右大学和20个左右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率先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中期目标是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前列,上海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在若干领域取得对世界科技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有重要影响的重大原创成果,初步建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高等教育。远期目标是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实力进入世界前列,上海高等教育整体水平在全球主要城市中处于前列,有力支撑国家和区域重大发展战略。
  三、上海市推进“双一流”建设有哪些具体举措?
  上海实施“双一流”建设,首先是落实“立德树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努力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其次有以下几方面具体举措:
  一是大力支持中央在沪高校开展“双一流”建设。深化部市合作,安排地方配套资金,支持中央在沪高校开展“双一流”建设,增强中央在沪高校的示范引领作用,提升上海高校办学实力和学科水平,完成2020年、2030年既定目标。
  二是大力支持地方高校开展“双一流”建设。一方面支持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范围的市属高校,根据一流学科建设目标形成建设方案,由市财政统筹安排资金,加快开展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另一方面按照“一校一策”的方式支持上海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音乐学院、上海体育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等高校开展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加快建设一流水平的地方高校。
  三是夯实学科基础,以《上海高等学校学科发展与优化布局规划(2014-2020年)》为引领,实施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7年为一建设周期,长期持续推进上海高校学科建设,支持学科聚焦重点方向,产生有影响力的成果,形成特色鲜明的高峰高原学科,构建与上海城市地位相匹配的现代化高等教育学科体系。
  四、上海市推进“双一流”建设有哪些体制机制创新?
  国家“双一流”建设《总体方案》明确了五大建设任务和五大改革任务,为更好地支持本市高校完成“双一流”建设各项任务,本市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简政放权,进一步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推进人事分配、财务资产、招生和人才培养、国际学术合作交流等方面的改革。
  二是突破瓶颈,解决关键问题。进一步加快高校高层次人才发展、推动高校职称评审改革、完善地方高校绩效激励制度、健全协同创新机制等。
  三是优化完善管理体制,提升办学水平。进一步完善高校分类管理和绩效评价体系,优化资源配置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现代大学制度,完善高校内部治理体系。
  五、上海市如何保障“双一流”建设有效开展?
  “双一流”建设是国家战略,是一项提升上海高校能力水平的伟大工程。在市教育综合改革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下,上海市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将形成合力,加强与国家部委沟通对接,在相关政策制度、经费支持等方面给予保障,同时引导高校多方筹集资源,共同推进上海“双一流”建设有效开展。